黄山的传统文化代表(黄山的文化价值)

黄山旅游 黄山市旅游景点介绍

1、黄山风景区

黄山雄踞于中国安徽省南部,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,黄山与黄河、长江、长城齐名,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。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”名录,令世人神往。以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”四绝而闻名于世。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,作为中国山之代表,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,自古就有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说法。黄山还兼有“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”之称。

2、皖南古村落(西递宏村)

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,以西递村、宏村为代表。西递、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。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,已有950多年的历史,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、牌楼1座,古民居224幢。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,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。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,现存明、清古建筑137幢。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——徽州文化的载体,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。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、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
3、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

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徽文化发祥地安徽省黄山市,由徽州古城、牌坊群鲍家花园、唐模、潜口民宅、呈坎五大精品景区组成,北依黄山,南接千岛湖。徽州古城是徽州府治所在地,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。棠樾牌坊群为中国最大的牌坊群落,由明清七座紧紧相连的石坊组成,蔚为壮观。唐模,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。田园风光优雅别致,法式浪漫风情与徽州古村落丝丝入扣。呈坎,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,这里融自然山水为一体,按《易经》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,诠释了天地万物相生克的先哲理论。

4、西递

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(安徽省黄山市黟县)城东8公里处,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黟县原属古徽州,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,因设驿站“铺递所”而得名。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0公里处,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,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楼、拦河筑坝、引水入村,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。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,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。西递有着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塑造的“世外桃源”的生态环境和风情,该村落素有“桃花源里人家”之美誉。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、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、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,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、砖雕、石雕,闻名于全国。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、膺福堂、惇仁堂、西园、瑞玉庭等。

黄山简介

简介:

黄山(Huangshan Mountain)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,世界游览胜地,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。主峰莲花峰,海拔1864.8米。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,由于山高谷深,气候呈垂直变化。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,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,形成云雾多、湿度大、降水多的气候特点。

黄山集名山之长,泰山之雄伟,华山之险峻,衡山之烟云,庐山之瀑,雁荡山之巧石,峨嵋山之秀丽,黄山无不兼而有之。明代旅行家、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,赞叹说:“登黄山天下无山,观止矣!”又留下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美誉。可以说无峰不石,无石不松,无松不奇,并以 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 四绝著称于世。其二湖,三瀑,十六泉,二十四溪相映争辉。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景色各异。

黄山还兼有“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”的美称,有植物近1500种,动物500多种。黄山气候宜人,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。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,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》,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、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。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。蜚声中外,令世人难忘。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。

2007年5月8日,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
扩展资料

黄山,简称徽或黄,安徽省地级市,古称新安、歙州、徽州,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,被称为“三省通衢”,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、婺源县交界,东南与浙江省开化、淳安、临安县为邻,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、旌德、泾县接壤,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、青阳、东至县毗邻。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,以境内山岳“黄山”之名设立地级市。

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,截至2015年末,下辖3个市辖区、4个县,常住总人口137.37万人。2015年,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.9亿元,比2014年增长6.1%。

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,属中亚热带北缘、常绿阔叶林、红壤黄壤地带,地形以山地为主,境内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;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,春秋短,夏冬长,热量丰富。

黄山古称徽州,既是徽商故里,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新安画派、新安医学、徽派建筑、徽州四雕、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,徽剧是京剧的前身,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。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,皖南古村落西递、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黄山风景区

黄山有四宝,分别是。

黄山风景有四绝: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。四宝指的是文房四宝的话,黄山有:徽墨、歙砚、汪伯利笔、澄心堂纸。

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唐代末年,河北易州的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廷珪避难来到此地,他们见到黄山脚下遍地是高大而茂密的古松,便定居下来,成为徽墨发展的祖先,并由于工艺精湛,而被赐了国姓李。到了宋代,已经是“黄金易得,李墨难求”了。后来的胡开文徽墨,更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。现在的徽墨,品种、花样繁多,不失为理想的装饰品。

歙砚与端砚齐名,为中国文房四宝中的珍品。它以石质坚韧,纹理缜密,发墨益毫,贮水不涸,雕刻精湛,造型独特,美观适用而冠天下,深得历代名人的高度赞誉。今日歙砚名家如郑寒等,雕刻作品一被作为国礼赠品,将歙砚这一传统工艺品发扬光大。

汪伯利笔:据新安志记载:北宋年间,汪伯立在歙州府治创办“四宝堂”,文房四宝俱产,尤以笔著称于世。汪伯立笔早年称诸葛氏笔,后称徽笔、歙笔。这种笔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,又有很观赏价值,是书画艺术大师手中之瑰宝。现在制作的汪伯立笔,一只笔头,是从一斤兽毛筛选百分之一精制而成,真可谓“千毛选一毫”了。这中笔不仅笔毫达到了“尖、圆、齐、健”的标准,笔头呈纺锤形,而且笔管上进行了工艺制作,有的用定制的白底青花瓷作笔杆,并配以精美的商标,是一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档礼品和旅游纪念品,深受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赞誉。

澄心堂纸:据徽州府志记载:黟歙间多良纸,有凝霜,澄心之号,后者长达50尺为幅,自首至尾匀薄如一。早在南唐李后主就极力推崇这种纸,并建堂藏之,故取名曰:澄心堂纸。宋代的大文学家、书法家苏东坡,与歙县的制墨、砚和澄心堂纸的潘谷结下了“翰墨因缘。”诗人梅尧臣为之作诗,诗曰:“澄心纸出新安郡,触月敲冰滑有余;潘候不独能致纸,罗纹细砚镌龙尾。”澄心堂纸得到宫廷和名家的喜爱,每逢岁贡,歙地的文房四宝便是岁贡中不可少的艺术珍品。明朝的书法家董其昌得澄心堂纸时,感慨地说:“此纸不敢书。”宋代著名的绘画家李公麟的传世之作五马图、欧阳修的起草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及拓印的淳化阁帖等,均取澄心堂纸作。美术史家曾称澄心堂纸为“肤卵如膜,坚洁如玉,细薄光润,冠于一时。”这朵艺术宝库的奇葩,绽开出异彩。

黄山简介?

1、黄山市简介

黄山市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,聚集了丰富的山水 和独特的文化。黄山上万平方公里的境内,群山神奇伦, 江河清碧明丽,人文古迹璨若繁星。 黄山是石、松、云、泉共同织绘出的山水画卷,壮丽峻 秀更胜五岳,峥嵘 挺拔令人仰止,自古就有“ 五岳归来不看山、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美誉。

登上黄山如同将云端踩入脚下,飘 飘然,仿佛置身于天宫仙境。围绕着黄山还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、“山水画廊”新安江,保持原始生态风貌的自然保护区“牯牛降”、“清凉峰”以及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等风景名胜。这里,既使你感叹大自然的神功造化,又会感受到独特的风俗人情和清新的乡土气息,无怪乎明代汤显祖曾在此感叹: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。在黄山印象这奇山秀水之间,还有古徽文化的发祥地––历史文化名城歙县,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黟县,屯溪老街等一批徽派人文景观。

黄山市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,就是拥有名列我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的徽学。徽派文化底蕴丰富,内涵深广,涵盖了哲、经、史、医、科、艺诸多领 域。古徽州文风昌盛, 教育发达,“十家之 村,不废诵读”,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、以文垂世者,代不乏人,灿若繁星。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、三百年,有“无徽不成镇” 之说。徽商贾而好儒,“官、贾、儒”三位一体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徽州文化,同时,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、新 安医学、新安画派、徽派盆景、 徽墨歙砚、徽派建筑、徽雕、徽刻、徽剧、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,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。

2、黄山简介

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(景区由市直辖)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,有“天下第一奇山”之美称。为道教圣地,遗址遗迹众多,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。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,留下了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感叹。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。中国最美的、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。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。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,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》,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、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。生态保护完好,动植物众多。

歙县有什么传统文化

1、茶筒风俗文化

徽州山民上山下田常用茶筒装水解渴。这种茶筒选用陈年毛竹两节半锯制而成,其中两节打通装水,半节锯成嘴形,钻个小孔,小孔用小木塞塞着。饮用时,拔出塞子即饮。有些地方还将茶筒改进成装菜的菜简。

2、火桶风俗文化

每到冬季,徽州人家家户户都生起火桶当作坐具。这种取暖坐具一般80厘米高,直径30一50厘米长。桶内放一盆木炭灰火,木桶中间隔着一块用木条或铁丝做成的隔板,桶的上面三分之一部分是一块中间掏了些孔洞的木板,人就坐在这块木板上烤火取暖。

3、火烟风俗文化

徽州人随身携带的烤火取暖用具是火烟。火烟制作比较精致,外壳用竹篾编制,篾丝细扁而光滑,有的还编成花纹,好似花篮。内装一只陶制或白铁皮制作的火盆用于盛炭火。每只火烟都附有—双筷状火箸,有铁制的,有铜铸的,有的还有花纹字样,插在火姻提手上用于拨炭火。

4、独轮车风俗文化

山区弯弯小路造就了徽州独特的运输工具—独轮车。它用杂木条制作成“八”字形车架,头小尾大,中间安装单轮,车架两边伸出,便于放置运输物,两根手柄稍长,连接两柄是一扁平麻织布带。推车时,布带套在颈肩上,两手扶住车柄,两脚外撑,保持平衡,稳步向前。

5、哨棚风俗文化

徽州的苞芦地、西瓜田里常常有高脚棚。这种用木棍支撑、树皮或茅草盖顶的简陋建筑,就是山里人守夜和休息的地方,俗称“哨棚”。体积不大,只有一张床铺大小,却是守山人敲梆驱赶野猪、山猴、松鼠的坚强阵地。

参考资料来源:歙县人民政府-徽州的民俗物什